解放日报:遏制天价片酬 光设个"上限"有用吗
2018-08-14 16:48:21 来源:解放日报
这两日,天价片酬问题重回舆论焦点。8月11日,三家视频网站联合六大影视制作公司联手发布《关于抑制不合理片酬,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联合声明》,称其即日起严格执行有关部门每部电影、电视剧、网络视听节目全部演员、嘉宾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%,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70%的最高片酬限额制度;并对不合理的演员片酬进行控制。8月12日,汇集400余家影视企业的横店影视产业协会也发表了 《关于“加强行业自律、规范行业秩序、促进影视精品创作”的倡议》,倡议号召全行业一同遏制天价片酬、“阴阳合同”、偷逃税等问题,规范行业秩序,促进影视创作精品化。
类似的倡议,已不是第一次出现了。早在2013年9月,中国广播电视制片、导演、编剧、演员四大委员会联手发出倡议,倡议全体会员自觉抵制一味攀比片酬的不良风气。之后几年,有关部门也陆续下发过多个文件,对天价片酬、明星制提出意见,但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。显然,设置片酬上限还不够,得破除天价片酬的“命门”。
明星的天价片酬为何有人买单?根本上是因为明星在市场上有“卖相”。只要是流量明星参演的影视剧,就能在电视台和视频网站卖出好价钱,就能引爆话题、带来流量。而市场里的好作品太少,只能寄希望于明星带流量。这一现象背后,触及到了影视圈的两个顽疾。
一个是产能过剩,电视剧作品数量多而质优者少,供大于求,滞销严重。粗略估计,我国每年电视剧产量超15000集,仅有9000集有机会播出。视频网站和电视台为了保险起见,竞逐热剧是首选,大 IP、大明星、大噱头、大制作的影视剧是极少数,自然遭到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哄抢,价格水涨船高。
不过,大IP、大明星、大噱头、大制作的影视剧未必一定是收视保证。有多少IP剧口碑惨淡,也没有形成全民讨论的热度,但收视率却“节节升高”,网络点击率也轻松破百亿次大关。这些网络点击量是怎么来的呢?这就是另一个顽疾:水军泛滥、收视造假,评价体系坍塌。
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曾在一份报告中称:“目前我国排名前22名的卫视频道,在购买、播出电视剧业务中,普遍存在收视率作假现象,已形成‘地下黑产业’。”数据造假的直接后果是影视圈的评价体系坍塌,优胜劣汰机制失效。很多流量明星所谓的“流量”,就是通过虚假数据堆砌出来的,但他/她却是凭借这些“好看”的数据,赢得电视台和视频网站青睐,赢得一线资源和天价片酬。假流量——天价片酬——假流量——天价片酬,由此陷入一个怪圈。
很显然,遏制天价片酬,影视行业需解决产能过剩问题,只做精品,通过优秀口碑赢得观众。而电影的票房造假、电视剧的买收视率、视频网站刷流量……种种造假手段严重扰乱市场,亟需有关部门介入,细化法律条文、提高违法成本、加强执法力度,从根本上铲除造假产业链。当“流量”脱水,看流量明星还如何挟流量以自重。
[责任编辑:]
相关阅读
推荐内容
- 金种子馥合香大本营焕新上市,向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 a>
- 巴黎型格,风雅徽都 CHAUMET合肥首家高级精品店于银泰百货正式启幕 a>
- 最后1天,事关民生健康,补充医保缴费即将截止 a>
- 海口播下金种子,天涯风行馥合香 a>
- 畅销四十余年,“特别年货”郁美净凭什么打动一代代中国妈妈? a>
- 连花清瘟、连花清咳双双列入安徽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 a>
- 心泊古皖国,梦栖天柱山| 2022年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志愿者训练营顺利结营 a>
- 徽州文化推动者范海生,以笔墨承载文脉,用画笔传唱新曲 a>
- 精雕蜕变仅需一天——阜阳爱尔眼科医院摘镜科普直播圆满落幕 a>
- 为什么剑南春传承千年仍能蓬勃发展? a>
- 联想2021“美好假期”大学生温暖公益行 a>
- 大自然地板携手著名主持大左走进安徽蚌埠,为粉丝用户送惊喜 a>
- 加强科学防疫,重视发热咳嗽等症状 a>
- 治感冒、抗流感、预防新冠切记要备保险药 a>
- 治感冒抗流感防治新冠要选对症药物 a>
- 别硬扛!感冒了早用连花清瘟 a>
- 作为家庭常备药,连花清瘟优势在哪里? a>
- 硬派国潮 福田皮卡龙腾大将军搭载柴油8AT黄金动力链全球首发 a>
- 拒绝恶意“低价”竞争,谨防小厂虚假套路! a>
- 构筑品牌价值新体验 观致汽车开启未来出行新生活 a>